隆安职场问答

  • 科研领域,在隆安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人才?

    15*******73
    2022-11-14
    3个回答
    164人关注
提交答案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68 2022-12-14
    看了很久的知乎,看到这个问题,正中心扉,不吐不快。 先说背景:北美top2高校回国。某沿海高校任职。本人谈不上人才,但是也算小领域的前几。这些年在至少三个不同国家顶级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见过不少人才, 清楚他们的想法,也了解了不少这些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环境。最近自己回国三年多,也感概良多,在此简单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当然我补充说明一下,以下说的情况一方面只是自己模模糊糊的了解,难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似乎也看到国内环境的改变,非常希望尽快变好。 “封建”的学术社会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非常容易流动。既然有本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唯有有好的环境才能留下人才。现今科研人才跨国流动非常容易。人才一般而言都是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其实不光关注目前给的待遇,更关注将来发展前景。这方面也是海外回国求职非常看重的一点。我回国的时候,很多人劝我要找大树,我执着的认为靠自己努力一定不会错的。现在碰的头破血流,感觉前面有一个铁一般的墙,走不过去,绕不过去。有人说国外对中国人有职业天花板,但是从科研角度而言,很多国外的职业天花板相对比较高。国内的情况让人早早的就看到今后的天花板了。
  • 13*******37 2022-11-15
    中国的人才流失在读博士,哦不对,是博士录取就开始了。 美国的全奖PhD(本答案只讨论理工类,文史哲社管不熟)给的是什么?除了学费以外,剩下的奖学金 足够你出去和朋友or同学合租一个house,剩一点点还能买个二手b级车。寒暑假甚至可以出去自驾游一下。 中国的博士……读过的自然懂 而且最近5-10年,学术界学美国又学不彻底。玩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逼着新人往死里卷。什么只有海归才能有资格去卷一流名校的非升即走,什么本土985本硕博去个二本还不一定有编制…… 更别提那些乌烟瘴气的“文化”了 这种情况下,但凡给这帮有志于混学术圈的人一丁点机会,绝对选美国而不是国内。 典型例子就是我导,宁可顶着疫情,也要去美国排名100+的大学做教职,也要放弃国内已经买好的房、稳定的家庭、985教职的编制。图的是什么? 用一句某教主的话吧:当年你们哪怕拿我当个狗,摇摇尾巴就对我好一点,我也不至于走后来的路 发布于 2022-09-06 01:46・IP 属地山东
  • 13*******54 2022-11-14
    2021年,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美国拥有366家,日本220,大鹿68。 科研人员和领域不限学历(大学、硕士、博士、研究员)。 目下,科研人员转行的不绝于耳,离开的也是很多(不管说是离开那里,怎么离开),本人也是科研口的研究生,即将毕业,也打算从某种程度上离开科研方向。 虽然我有一些自己的原因(这里脸皮厚一点,当自己是个人才,至少是个人才的分母),却总觉得不够透彻,不够明朗,很难说,除了我之外,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什么情况。我的原因,会自己总结后写个帖子,放上链接。 科研领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人才? - 京北2020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935599/answer/2096816927 希望各位能够不吝赐教,说说自己的故事,讲讲自己的分析。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注者 3,899 被浏览
企业服务
费用标准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用户帮助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在线客服:800019119
客服电话:07733679588
客服邮箱:guipin@vip.qq.com / guipin@21cn.com
桂聘APP客户端
与HR在线聊,入职更快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