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职场问答

  • 体制内混得好的人,在隆安除了文笔好,还有什么特点?

    13*******82
    2023-02-14
    3个回答
    272人关注
提交答案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56 2023-02-15
    毛泽东连续发出的六问,看似闲谈,实则是对纪登奎的经历、水平、胆识、人品等诸多方面进行的一次多方位、深层次的考察和面试。面对毛泽东的六问,纪登奎没有张口结舌,没有刻意回避,没有顾左右而言他,更没有假言蒙骗,而是在总体上做了实事求是的回答,毛泽东甚为满意。

    毛泽东离开许昌到了武汉,他要中南局负责人王任重派人调查、总结许昌地区宣传工作的经验。王任重找来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郭小川,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要他去完成这个任务。郭小川马上到许昌调查,很快写出《中共许昌地委宣传工作》一文,在1951年4月2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日的《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社论。这样一来,许昌地区的宣传工作引起全国的关注。5月,纪登奎应邀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许昌地区宣传工作的经验。毛泽东称赞道:“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会议结束不久,年仅28岁的纪登奎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
  • 13*******66 2023-02-14
    毛泽东的“老朋友”纪登奎



    在中共党内,被毛泽东从基层破格提拔到中央重要职位上且显赫多年的人物并不多,纪登奎就是其中一个——他与毛泽东风云际会,在政坛上红了20多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受到批评,十一届五中全会批准他的辞职请求之后,才从政治舞台黯然退出。

    专列上的“六问六答”

    1951年春天,毛泽东乘专列沿京广铁路南下视察,途经许昌时停车听取许昌地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这是时任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纪登奎第一次见毛泽东。在专列上,纪登奎扼要地介绍了许昌地区的历史文化、乡土风情、资源物产等概况,汇报了土改、治淮、抗美援朝、农业生产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汇报结束时,毛泽东突然问他:“你挨过整吗?”

    纪回答:“挨过,挨过两次。”

    毛泽东说:“我挨过三次,比你多一次。”并说“挨点整,有好处。”

    接着提出二问:“人家整你,是整对了,还是整错了?”
  • 13*******89 2023-02-14
    推荐一篇旧文。

    此文信息量极大,任何注解都会减损文字间透露的机锋和智慧。

    读懂此文,你会练达许多。

    尤其是那些初入职场,或是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

    这篇文字题目为《毛泽东的“老朋友”纪登奎》。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11期。

    备注:《同舟共进》杂志1988年创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时政文化月刊,由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管、主办。

    此文对我有很大启发,在2014年3月10日收录于自己的“治事日进录”中。如果你可以读懂这篇文章,会心一笑,无论是否在体制内,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前程。
企业服务
费用标准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用户帮助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在线客服:800019119
客服电话:07733679588
客服邮箱:guipin@vip.qq.com / guipin@21cn.com
桂聘APP客户端
与HR在线聊,入职更快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