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职场问答
-
2025应届生在隆安的考公还是考研?
13*******36 2023-05-24 3个回答 138人关注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48 2023-05-26前三个属于刚刚接触考公的迷茫初期——我适不适合考公,已经在全职备考的往届生已经自行度过这一阶段,他们会面临和我一样的迷茫中后期——我适不适合继续考公,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两个时期的区别。
应届生忙着在考研、考公、就业三者里择最优,往届生在要不要辞职中摇摆。
可以看出,考公这个决定不是独立于其他选择而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选择互斥,考研和国考时间几乎是前后脚,而省考时间又和「金三银四」时间非常相近。
已经有工作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肯定要在现有工作和公务员之间最终选一个职业。
那么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成本呢?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机会成本,这是我主要考虑的成本。
时间成本:行测+申论的复习,想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至少要学到 300 个小时以上,想要拿到高分,那这个时间至少要翻倍。 -
13*******96 2023-05-24如果在我考 120 分的时候问我:你觉得自己适合考公吗?我的答案绝对是:不适合。
甚至打算放弃走考公这条路。
在我能轻松考 145 以上时,这个答案就会变成:适合。
于我而言「适不适合」等于「我能不能考上」,或者说「我能不能轻松地考上」。
因为我已经迈过了「适不适合开始复习考公」这个阶段,进入了「适不适合继续考公阶段」。
现在回想一下,我当时做出考公,以及继续坚持考公这一决定,其实就是采用了成本比较法。
在面临诸多选择无法通过下意识或者简单思考选出最优答案的时候,化繁为简,比较成本,会让人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 -
13*******50 2023-05-24说实话,应届生无非就三个选择:考研、考公考编、工作。
拿不定主意,或者有点偏向考公的,耐心看完接下来的内容,我来帮你做分析。
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机会成本。
对考公这件事,我两年内在不同城市巡考了十几次,在这段经历中,我见识过考公大省的激烈内卷,体验过军队文职、事业编等其他相似类型的考试,深刻意识到我的确不是「天赋型选手」。
如果非要归个类,我认为「努力型选手」比较适合我。
第一次考公我的成绩只有 120 分,参加过考公的都知道,120 分只是一个正常人裸考的分数,根本摸不到进面试的边。
再加上本身是竞争激烈的财会专业,一个岗位几百人报考都算是常态化,所以我的考公之路自动升级为困难模式。
相似问题
-
13*******01 2023-05-24 -
13*******92 2023-05-16 -
13*******56 2023-05-07 -
19*******86 2023-05-07 -
13*******80 2023-05-07
热门问答
-
13个回答 988人关注
-
23个回答 966人关注
-
33个回答 533人关注
-
43个回答 276人关注
-
5
有没有机场工作的老哥,能说说在隆安候机楼设备运行维护员这工作怎么样吗?
3个回答 1719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