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职场问答

  • 为什么大部分小商贩在资源一年只能赚二三十万?

    13*******20
    2023-01-11
    3个回答
    133人关注
提交答案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67 2023-01-11
    假如市场的位置下沉,取代互惠关系,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现在设想,有两个村落甲和乙,原本都生产粮食+棉花,基本上自给自足。此时一位商人来到此地,发现甲村的水土条件更适合种植棉花,乙村的水土条件更适合种植粮食。于是他建议甲村专种棉花,乙村专种粮食,通过市场来交换产品。   结果是,甲村和乙村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两村的粮食+棉花总产出扩大了,两村村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物质产品。这就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当中说的,贸易会让双方都变得更好。   听起来很完美,但故事没有到此结束。   第二年,甲村发生了虫灾,棉花没有收成,村民又没有种植粮食,面临饿死的危险,他们只好向乙村求援。然而乙村长老摆摆手说,不好意思,现在的支配性原则已经不是互惠了,而是市场,我们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要粮食可以,请拿钱来。   甲村没有钱,怎么办?这时候商人出面了,表示愿意为村民提供贷款渡过危机。然而贷款是需要抵押的,而农民除了耕地没有其它财产。
  • 13*******65 2023-01-11
    交换的前提是什么,是分工。没错。   然而交换就意味着商业吗?错。   现在设想,一个传统社会村社出现了分工,有一名生产麦子的农民甲,还有一位生产锄头的手艺人乙。   他们会怎么交换呢?甲和乙商谈,讨价还价,最终约定十斤麦子换一把锄头?听起来很合理,然而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想象,不是传统社会的现实。   事实是,作为同一个村社的成员,甲和乙之间的交换没有那么多理性的考量,单纯是一个人出粮食,另一个人出工具,有观念上的公平和对等,但没有明码标价。这种关系就叫做互惠(Reciprocity)。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说,就像是在大学寝室里,室友彼此借衣架和帮拿外卖一样,是基于交情的对等交换,而不是讨价还价的斤斤计较。
  • 13*******46 2023-01-11
    这个也是可以用基本的商业来解释。小商贩位置对应的人流量和转换率以及毛利率。比如说一个市场卖百货或者蔬菜水果人流量每天基本是固定的 大多数是夫妻店 。小商贩因为经营大部分同质化无法扩大经营,每当对手看见你的单品利润大时就会加入 瓜分基本固定的流量。导致所有的商贩每年的收入都无法提升。还有一个潜在问题 是房租 房东看见你利润高时也会递增租金。当生意好时也需要更多的人手 人工也增加了。总结就是小商贩无法扩大经营 利润受到各方面限制。
企业服务
费用标准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用户帮助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在线客服:800019119
客服电话:07733679588
客服邮箱:guipin@vip.qq.com / guipin@21cn.com
桂聘APP客户端
与HR在线聊,入职更快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