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职场问答

  • 如何在融媒时代在鹿寨做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记者?

    13*******25
    2023-04-30
    3个回答
    113人关注
提交答案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44 2023-04-30
    别说什么有深度高度温度,先要具备最基本的媒介素养和新闻专业主义!立足事实,拒绝偏见!!!

    刚找资料的时候看到主媒的愚蠢言论。中国记协网9月20号的时候公示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在二等奖里我看到一篇名为《明星什么时候起“不能批评”了?》的获奖作品,点进去看,内容令我惊愕失望。新闻就基本的是要有真实性,可我在文中看到的是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言论以及臆断,这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该有的专业精神和素养吗?

    “ 他还借用某社交平台官方力量,一条条搜寻批评自己的内容,透过平台管理员发出私信声称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警告对方删除”“节目里镜头给少了,要发声明警告节目组;观众对其表现不满意,轻则微博“挂人”发动粉丝对其人身攻击,重则举报封号”“甚至“亲自下场”煽动粉丝对批评自己的人发动言论攻击,不惜动用公众平台制造寒蝉效应。”以上这些话,请您拿出证据!

    更遗憾的是,记协网颁了奖,给出的评语是“起到正面引领作用”“提升了主流媒体在年轻网民中的认知度与美誉度”,无语,这不就是没脑子喷流量给自家媒体带来的热度吗??请审查的时候追究新闻的真实性!
  • 15*******97 2023-04-30
    1.生存难以得到保障。传统媒体的寒冬全面到来,很多电视台入不敷出,报刊相继停刊,可见,传统的媒体的记者已经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当然,很多传统媒体转型,可以做新媒体记者,但是在众多同行从业者的竞争下,流量和关注度成为新媒体公司的kpi硬性指标,这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做具有高度,深度和温度的新闻了。

    2.受众转移。新媒体发展,受众大规模迁徙到新媒体的领域,传统的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文章,很多受众不愿意看了,虽然有少部分文化较高的受众依旧渴求高质量的文章,但是当你辛苦跑出来的深度报道只换来较低的阅读量的时候,你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坚持做这样的事情呢。

    3.新闻生产混乱。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网站上,微博上,公众号上,各种自媒体,个人,通过媒介技术帮助,得到新闻的报道权,这种新闻生产不按套路出牌,缺乏专业的议程设置,原定在新闻生产中的把关人缺失,导致信息鱼龙混杂,虚实不分。这种社交媒体中不断生产生产出来的片面的,缺乏系统化统筹的信息,成为后真相的时代真正的罪魁祸首。想要做具有高度,深度和温度的新闻,你在不断在采访写作中打怪升级的同时,还得盘旋在市场上现存的大批量低质量新闻中。拼不过时效,还可以拼实力,但是新闻的时效一旦过去,还有人来关注真相吗?这是我所怀疑也是担心的一点。
  • 15*******83 2023-04-30
    其实题主所纠结的就是现在学界普遍关注的点,既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前段时间正好写了此话题的论文,想发表下自己浅薄的观点吧。

    其实按主观来讲,做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记者是关乎自己的选择,与融媒体技术无关!技术是一种呈现效果而已,温度藏在新闻选题的背后,新时代新闻理想泯灭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如果按客观来讲,媒介技术的改变确实对新闻的专业主义造成了影响,他让受众更懒了,懒到不愿意读文字,不愿意思考,更愿意看视频,看图片,去接受头脑最简单的输入,新闻逐渐娱乐化,媒介技术越好,受众的口味越刁。

    近几年来,新闻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融媒体的出现,我们一边在感叹技术给新闻带来新的形式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担心,这些倾向于娱乐化的表现形式会不会抽离了受众去主观思考的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往往才是新闻价值所体现的关键之处,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思考,倘若一个新闻事件只能产生一种思想——记者所传达的思想,那这个新闻的价值必定是不大的。所以就此来讲,媒介技术确实影响了新闻在受众接收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
企业服务
费用标准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用户帮助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在线客服:800019119
客服电话:07733679588
客服邮箱:guipin@vip.qq.com / guipin@21cn.com
桂聘APP客户端
与HR在线聊,入职更快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