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职场问答
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
在未来,记者、新闻编辑这类职业在龙州是否会消失?
13*******90 2022-12-17 3个回答 146人关注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81 2022-12-181.没有人对于新闻进行采集和加工,即用技术代替。 2.没有供职于传统媒体的人对于新闻进行采集和加工,即网络媒体(包含自媒体)来采集和加工。 先说第一个事儿。 一般来说受众对于新闻有俩需求: 第一是速度,第二是准确性。 由于技术发展,“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对于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新闻现场的获取甚至接近于“即时”。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人们刷微博,希望即时要,即时就得到。 但题主别忘了,不是每一个当事者都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参与到这个事件的公共表达中: 就是说有些人经历了一件大事儿但是他不一定会把这个相关信息po到网上。 这时候,没有专业的采编人员,准确性没法得到保证。 即使新闻能够快速地准确地被呈现给受众,但以何种方式呈现? 记者和编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新闻素材以一种他们期待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裁剪和安排,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这种做法本身提供的是一种看待事件的角度,你以为你买《经济观察报》只是买《经观》带给你的信息,其实你还买了《经观》的立场。 -
13*******37 2022-12-17不翻译了,大家觉得眼熟吗:) 最后,微博与知乎,其实是改变我本人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微博还算是第一代产品,而知乎,对我来说则是决定性的改变,它对信息流的构建,是真正有突破的。我已经习惯粘合社交、在讨论中不停滚动修正、最终变得清晰且渐近真相的信息流(最近一个例子是关于招远事件的讨论)。而更重要的是,目前,知乎上的一部分用户,是可以具备还原事实真相的能力的。 媒体(Media),永远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介质,它并不等同于信息本身,虽然它的形态影响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无论何时,有能力发布信息的人,加上帮助信息更优质的流程,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把介质和人清晰地分辨开来,减少个人经验的比重,我们才有进一步探讨The future of Journalism(Bill Keller专栏里提及)的前提。 -
18*******39 2022-12-17
相似问题
-
13*******50 2022-12-11 -
15*******87 2022-12-03 -
13*******28 2022-12-02 -
13*******69 2022-12-02 -
19*******51 2022-11-27
热门问答
-
13个回答 518人关注
-
23个回答 313人关注
-
33个回答 247人关注
-
43个回答 1325人关注
-
53个回答 351人关注